45岁女子吃达格列净,4年后肌酐升高,医生:犯了这5个错误
45岁的李女士把达格列净当“减肥糖”吃了八个月,体重掉了6公斤,人却肿了一圈——脸肿、脚肿、化验单上肾小球滤过率(eGFR)从78跌到42。医生一句“再晚来两周就要透析”把她吓哭。
45岁的李女士把达格列净当“减肥糖”吃了八个月,体重掉了6公斤,人却肿了一圈——脸肿、脚肿、化验单上肾小球滤过率(eGFR)从78跌到42。医生一句“再晚来两周就要透析”把她吓哭。
一份体检报告,肌酐值超标,一串看不懂的数字,背后可能藏着肾脏的“求救信号”。35岁,还年轻,怎么就肾出了问题?这不是个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正在悄无声息地逼近肾功能下降的边缘。
这间朝北的出租屋总比别处更早感知秋意。九月的晨光斜斜切过窗台时,我正试图从床上支起酸痛的身体。腰椎深处传来熟悉的钝痛,像有无数细小的沙砾在骨缝间滚动——这是阑尾手术留下的印记,八个月了,它依然在每个清晨准时叩门。
很多人看到“肌酐”两个字,第一反应是:是不是肾出问题了?确实,肌酐水平的波动,常常被当作观察肾功能的一个风向标。但也别一听“肌酐高”就慌,饮食、年龄、运动状态,都会对它有影响。
很多人管血糖,就像管家里那只“会闹腾的猫”:饿了吵、吃多了叫,声音大了才去看一眼。可肾脏不是猫,它是“沉默的邻居”——不敲门、不抱怨,等你发现不对劲,往往已经搬了半个家。当门诊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,从“糖友”变成“肾友”,我最常听到的就是那句:早知道,真该早点重
我们先来回顾下血清肌酐是什么?血清肌酐(Cr)主要是骨骼肌的肌酸代谢最终产物,是体内的一种废物,由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,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。正常成年人尿中排出的肌酐量比较恒定。血清Cr检测是测定血清中Cr的含量,检测结果以每升血清中Cr的微摩尔数(μmol/L
别小看你每天随手拿起水杯的动作,它其实藏着不少健康密码。尤其是肾脏这个“沉默的清道夫”,很多时候不声不响地就出了问题。而有没有想过,喝水后的反应,其实能透露出肾脏的信号?
我是一名经历过肾移植又重返透析的IgA肾病患者。今天想通过"肾上线"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。这不是一篇标准的科普文,而是我真实、充满教训与感触的求医之路。希望我的经历,能带给您一些提醒,或是一点共鸣。
查个肌酐,看起来简单,其实一点都不能马虎。肌酐是肾功能的“晴雨表”,一旦数值偏离正常,可能就意味着肾脏出现了问题。问题是,不少人在体检时“无意识地踩坑”,导致检查结果失真,甚至被误判为肾功能异常。
我一边翻着化验单,一边叹了口气:“莲藕不是药,它不是肌酐的‘天然敌人’。”这句话我讲了不下百遍。问题是,网络一传,人就容易信。尤其是肾功能不太好的病人,听到“天然”“降肌酐”,就像抓住救命稻草。
今晚 7:00,魏玮医生跟大家聊聊「体检」的话题,快预约直播吧~
我是肾病科孙明霞医生。在30多年临床工作中,我见过太多患者因为不了解肌酐指标而延误治疗。今天,我将用最直白的语言为您解答关于肌酐的所有疑惑。
我是一名医生,和你想的一样,每天奔波忙碌着……在一次夜班彻夜未眠后,没有立即休息,继续陪着患支原体肺炎的女儿打针,红霉素刺激血管,女儿打针叽叽歪歪的,这严重激起了母亲的保护欲。后果就是,我也出现了肺炎症状。
这几年,“茄子降肌酐”的说法在不少肾友群里传得跟真事似的,甚至有病友天天吃,连肉都不沾了。但真相是,茄子不是“肌酐杀手”,它最多算个温和的“陪跑选手”,要想肌酐不飙升,只有靠得住的,是你吃进去、用得上的那几样东西。
该研究一共纳入360名慢性肾脏病患者,平均尿蛋白为5.2g/天,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为30mL/min/1.73㎡,随机平均分成4组:贝那普利-常规剂量组10mg/天贝那普利-加大剂量组20-40mg/天氯沙坦-常规剂量组50mg/天氯沙坦-加大剂量组100-20
RAS阻断剂(代表药物如下图),是肾内科的一线降压药,虽然属于降压药,但这类药物的作用远远不只是局限于降血压!
说实话,我以前真没把茄子当回事,总觉得它软塌塌的,没啥营养。可这段时间一查资料才发现,茄子虽然不是“肌酐杀手”,但吃错了,确实可能让肾脏负担加重。这下我就有点警觉了。像老爷子这样年纪大了,肾功能本来就走下坡路,再加上饮食不注意,肌酐飙升真不是吓唬人。
急性肾损伤(AKI)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。亚临床急性肾损伤(subclinical AKI)的早期诊断与治疗,对于降低不良预后风险至关重要。
我是一名医生,和你想的一样,每天奔波忙碌着……在一次夜班彻夜未眠后,没有立即休息,继续陪着患支原体肺炎的女儿打针,红霉素刺激血管,女儿打针叽叽歪歪的,这严重激起了母亲的保护欲。后果就是,我也出现了肺炎症状。
人们常忽略的一点是,肾脏的损伤并不是在肌酐升高时才开始的。在大量流行病学数据里,很多人的肌酐在正常范围内时,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了10%到20%。